黄袍山苏区简介

时间:2015-12-11来源: 本站原创作者: 通城县志


\
    土地革命时期的黄袍苏区,是通城县面积最大,时间最长的苏区。它南起与平江交界的黄龙山,北抵崇阳梓木港,东至修水白岭,西达岳阳边界建基山。在这里先后建立过中共通城县委、修通县委等8个县级组织,是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一、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

    1928年,中共湘鄂边特委先后派沈国桢、邓彪、胡筠等到通城黄袍山发展党组织,开展革命活动。沈国桢等在黄袍山发展刘永康、王高升、 刘鸣歧、刘孝胡等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,建立黄袍山地区第一个党小组──松树坳党小组,刘永康任组长。同年10月,建立中共黄袍山支部委员会,方如炎任书记。至1930年,共建立了黄袍、陈段、塘湖等7个支部,有党员74人。1930年11月于黄袍荻田黄家祠堂秘密召开第一次党代会,正式成立通城县委员会,李砚农任书记。1931年至1932年夏,黄袍地区党组织扩展到清水、沙堆一带,加上药姑山根据地,全县70%的区、乡建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。1931年底,成立修通中心县委,县委机关时设通城、时设修水。1932年8月至1933年,中心县委派刘永康率赤卫队30余人枪打进大青洞,开辟大青山区根据地。

二、苏维埃政权的诞生

    1929年,根据上级指示,秘密组织了“通城县暴动委员会”,主任沈国贞,常委李砚农、方啸虎。下设“农民赤卫队第九大队”,大队长初为金炳旺、吴福清,后为方如炎。随后该大队改编为黄袍山农民赤卫队预备营,营长方如炎,辖一、二、三连。1930年12月23日,该营配合红十六军一举攻克县城。是月撤销暴动委员会,成立通城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,方如炎任主任,机关设在大盘山中。
    1931年阴历正月初一,县苏维埃筹备委员会在荻田黄家祠堂召开全县首届工农兵代表会,正式公开选举通城县苏维埃政府,主席方如炎。
    县暴动委员会成立后,开展了第一次土地改革。1930年秋,在黄袍、润田试点,每个贫雇农分得土地三斗多(合二亩余)。县苏维埃成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土地改革。    1931秋,东自黄袍、西至高冲,北至清水一带广大地区全面进行土改。每个贫雇农分地四斗以上(合三亩)。土改后,贫雇农占有土地的面积,为当地土地总面积的85%以上。
   1932年后,国民党多次发动对苏区的围剿,县苏维埃机关被迫多次转移,但仍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,坚持工作,直至1936年方止。(县苏维埃旧址荻田黄家祠堂、塘湖望湖墙上红军书写的“巩固赤色区域”的标语等革命遗迹至今尚存)。通城的苏区面积在高峰时期面积达到全县总面积的五分之四(包括药姑根据地)。

三、武装斗争的开展

    在红军的援助下,通城农民赤卫军第九大队成立后,于1929年首次打下塘湖铁山坳一财主,继打下葛皇甫之“铲共团”,获步枪12支。再于1930年打县团防局,击毙团防局长夏重九,缴枪10支。
    1930年2月26日,第九大队配合红军湘鄂赣边区支队攻打通城县城,焚毁县府司法署、监狱署后,即主动撤走。
    1930年12月22日,红十六军由虹桥出发到麦市,击溃两营之敌,获敌枪100余支。23日,黄袍、修水两地农民赤卫队配合红军二打通城,入夜分三路包围县城,激战两个多小时,将守城敌军一团全歼,缴步枪1347支,机关枪9支,手枪30余支,子弹50余石,军用品无数,打开监狱,释放了全部被关押的群众42人。
    1931年11月间,黄袍山预备营配合红十六军三个连,击溃葛皇甫和崇阳两股“铲共团”数百人枪,俘虏百余人,缴枪300余支。
    1932年,黄袍预备营正式改为独立营。直至1935年红军长征北上,独立营和各地赤卫队多次单独或配合红十六军、红十六师等部队攻城劫狱、除暴安良,大小战斗发生上百次,致使敌军多次围剿失败。1934年4月,时任县长贾廷伸急电省保安处,惊呼“警报时闻,情势紧张,防不胜防,剿不胜剿,楚歌四面,危险万状,何度难关,仰赐示遵。”其惊惶失措之态,不可言状。
    1935年红军北上转移后,黄袍苏区惨遭敌人破坏,但革命的火种并没有熄灭,通城革命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仍前赴后继,以多种形式开展革命斗争,终于在1949年5月迎来了解放。
\